🦁️《神力女超人:1984》:
終於看開愛回不來。(有雷)
《神力女超人:1984》將電影背景從第一集的一戰結束拉到了色彩鮮豔、科技起飛的1980年代。在電影中,黛安娜任職的史密森尼博物館受聘研究一塊來路不明的黃水晶,而這塊帶有魔力的水晶也意外將黛安娜的同事芭芭拉與石油大亨麥斯威爾洛德牽扯在一塊,但最讓人擔心的或許是黃水晶喚醒了黛安娜內心最深處的渴望。
既然《神力女超人:1984》是漫畫改編的商業超級英雄電影,我覺得觀眾與影評人在觀影時就必須要適度的調整自己對劇情與演技的期待,畢竟以獨立劇情電影的標準來分析一部商業動作大片,除了對動作大片極其不公平外,對影評本身也是一點好處也沒有。但話雖如此,觀眾對於超級英雄電影也已經培養出一定的胃口了,再磅礴、再酷炫的畫面也無法保證觀眾願意買帳。
➡️「諷刺劇 (Satire)」
不難看出《神力女超人:1984》中的麥斯威爾與夢想石其實就是代表了人性貪得無厭的一面,但這種以消費、汲取、佔有等形式現身的貪婪,其實在在反射出了導演派蒂詹金斯對1980年代美國的評論。或許有人覺得麥斯威爾的野心大得不真實,但也正是因為反派的壞心被放大到幾近可笑的地步,才能讓觀眾看出冷戰時期的美國有多麽荒謬。
➡️「彩蛋的危險」
改編電影往往熱愛在片中藏各種彩蛋,但這種作法往往帶有一定程度的風險。若是彩蛋藏得太多,電影容易淪為給原作粉絲們玩的影片版《威利在哪裡?》;彩蛋若藏得太少,卻又無法滿足觀眾們那種想要大喊「我知道這個梗是哪裡來的!」的病態癮頭。
-
我不會說《神力女超人:1984》藏了太多彩蛋,但它的弱點之一在於它似乎過度仰賴觀眾對於《神力女超人》原作系列的了解。隱形戰鬥機、華盛頓特區、金色鎧甲、反派洛德、黛安娜的飛行能力,這些在片中沒有多加描述或解釋的元素其實都來自於漫畫,但對漫畫不熟悉的觀眾來說,或許會看得一頭霧水。你問我怎麼會知道觀眾一頭霧水?因為最後上片尾彩蛋時,戲院中有反應的觀眾屈指可數。
➡️「黛安娜與史提夫」
《神力女超人:1984》最弱的部分無疑是最終的大決鬥以及麥斯威爾毫無理由的收回自己的願望(老實說,我真的沒有看出來原來他那麼愛兒子),但是全片最出色的一環絕對是黛安娜與史提夫的互動。無論是兩人漫步在華盛頓特區,還是一起在戰機裡任由窗外五彩繽紛的煙火點亮彼此的臉龐,黛安娜與史提夫之間的愛意真的會讓觀眾在電影院暗自搥胸,想問天問大地為什麼生命中沒有那樣的人。
說到黛安娜的戀情就不得不讚美《神力女超人:1984》的細膩。對我來說,全片最能打動我的幾句話,除了黛安娜與史提夫最後的告白外,莫過於史提夫的「你不需要跟我道別,我早已離開」。說什麼也想要抓緊人生中唯一一絲快樂的黛安娜,也就是聽到了愛人說出了這無可否認的事實才終於選擇放手。講到事實,我想這恰好帶出我的最後一點:
➡️「誠實面對」
開場的亞馬遜奧林匹亞運動會看得大家直呼過癮,但又有誰仔細聽安提奧佩將軍向小黛安娜說的那番話?「成就並非一蹴而就」呼應的是反派麥斯威爾洛德想要靠夢想石輕鬆逆轉人生的不切實際,而「事實並不可恥,可恥的是知道事實卻不願意承認」則牢牢扣住了黛安娜明明清楚無法留住史提夫,但又自私的不願意收回自己的心願。
有別於第一集的「愛」,《神力女超人:1984》最核心的理念是「事實」,因為唯有認清事實,一個人才能夠堂堂正正的向前邁進,也唯有認清事實,我們才能夠珍惜、把握眼前所有的一切。黛安娜最後那段看似說教一般的喊話,其實恰好最能夠凸顯神力女超人所代表的博愛精神,以及她多麽重視人性的善與真誠。有趣的是,神力女超人身為DC漫畫的三巨頭,她本身所象徵的就是「事實」(Truth),而這點也反映在她最愛用的武器上:真言套索。
正如我一開頭所說,商業大片本來就有其限制。對我來說,商業超級英雄電影最重要的衡量指標就是「這部電影在我觀看的當下能不能娛樂我?」,而以這標準來說,我會說《神力女超人:1984》高分通過。《神力女超人:1984》有女性的細膩、有討喜的幽默橋段,也有滿滿的正能量,what more can you ask for?
#康妮可 #神力女超人 #神力女超人1984 #院線電影 #影評 #觀影心得 #康妮可電影影評 #蓋兒加朵 #克里斯潘恩 #WW84 #wonderwoman1984 華納兄弟台灣粉絲俱樂部